首页 - 人才培养 - 资源目录

科学素养

  实验室参观汇总

如有需要,请在“求柿团团”上联系后台老师发起拼团。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简介

来源学院

地址

1

脑科学与神经技术实验室

主要开发多模态生理信号采集设备和电刺激设备,开发神经反馈软件,生物反馈软件。

医学与技术学院

七号楼409、国防科技园六号楼301

2

医学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

研究方向:在机理、技术、工程三个层面扩展出生物学效应、脑科学与认知、分子影像技术、多模态与医学信息处理、智能医学/仿真医学服务、新型医用装备研发等六个方向。

医学与技术学院

中关村校区5号教学楼715、716室,中关村校区求是楼420、428室

3

空间生物舱演示验证平台

空间生物舱演示验证平台模拟了航天员生活工作实验的平台场景,为我们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平台。

医学与技术学院

5号教学楼613

4

现代医工学系统研究所

目前团队紧密结合有关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大医疗装备和康复工程建设的需求,重视微型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医学与技术学院

中关村校区9号教学楼110室、B132

5

血管诊疗实验室

本实验室长期从事面向血管疾病的智能计算和生物力学研究,服务智能诊断、数字手术和器械研发。实验室曾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所研发的动态数字重构技术、介入手术知识化模型、体外仿生循环系统等已应用于解放军总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权威医疗机构,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医合作。

医学与技术学院

中关村校区5号教学楼803,719

6

谱学仪器实验室

实验室以微型化质谱仪、结构解析质谱新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着重将质谱仪器的研究与航天、反恐、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紧密结合。

生命学院

中关村校区临建楼A(图书馆对面)

7

代谢工程与酶工程

本实验室以生命学院霍毅欣教授为带头人,致力于解决绿色生物制造的关键基础科学与技术问题。

生命学院

中关村校区临建楼A(图书馆对面)

8

蛋白质机器与靶向药物实验

实验室综合运用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揭示肿瘤、神经退行性等恶性疾病发生机制,并展开靶向药物研究。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Proc. Natl. Acad. Sci. USA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高校主赛道一等奖,多次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学研成果卓有成效。实验室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推免生,学术氛围浓厚。

生命学院

中关村5号教学楼701

9

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课题组主要以胶质母细胞瘤研究为方向,交叉并集成医学与工科学科并利用北京理工大学传统生命学科优质资源,同时运用干细胞、高通量测序、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前沿技术,进行以下研究:
1.通过遗传学、基因编辑/转录调控等手段,探究肿瘤发育的调控机制,及疾病发生机理;
2.通过化合物筛选、免疫疗法等技术,开发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疗法和细胞疗法。
3.开发和建立用于研究病原体感染和传播机制、重要靶点以及药物筛选的人体类器官芯片平台。
近年的研究内容聚焦于E3泛素连接酶Smurf1在GBM中的作用机制或Smurf1在溶酶体生成与自噬中的作用机制。取得以下研究进展:发现Smurf1在GBM中起致癌作用,Smurf1通过PTEN介导GBM的增殖与耐药。Smurf1调控钙调神经磷酸酶复合物与TFEB进而调控溶酶体生成等。

生命学院

中关村校区5号教学楼702室

10

代谢工程与微生物技术课题组

实验室的成员有高海军副教授、安宜副教授、董润安副教授、范翠红博士等。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生物代谢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蛋白质工程等。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项目是典型生物合成技术,是国家重大专项项目。

生命学院

中关村校区5号教学楼7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