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科创俱乐部介绍
求是书院以科创俱乐部为抓手,聘请专业教授担任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双创竞赛。目前形成了“6+4”的体系,共有FSP科普创新俱乐部、“新药创制”俱乐部、合成生物学创新俱乐部、光子晶体与智能传感俱乐部、太空飞翔俱乐部及非数类学生数学竞赛小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小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小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计四个不同类别的比赛)和物理竞赛小组共计10个方向。
FSP科普创新俱乐部
FSP(Future Science Popularizers)是第一个依托于材料学院和求是书院而建立的双创俱乐部,以科普创新为宗旨,紧跟前沿科技,为本科生乃至中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俱乐部指导老师为材料学院教授钟海政、材料学院副教授刘佳佳、材料学院副教授叶霖、材料学院副教授石建兵、材料学院预聘助理教授魏静、智能光子学团队刘小丽老师。
俱乐部采取项目管理制与部门制并行,指导老师团队设立系列科普创新项目,由求是书院本科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管理 。同时,各项目组成员可选择加入以下四个部门:宣传部(负责部门宣传与推广),后勤部(负责物资的采购与管理,老师带领),外联部(负责与外校进行对接,老师带领),组织部(由各个项目组组长自动组成)。
指导老师团队负责将前沿科学技术降维传递至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与指导老师共同完成科普课程设计,并由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团队完成内容制作,依托材料学院社会资源将科普内容降维传递至中学生群体。同时,项目团队结合前沿科学技术的科普与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延伸拓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依托材料学院良乡校区实验室开展相关双创训练工作。
目前俱乐部已与北理工附属学校开展合作,被房山区教委特聘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指导专家团队;围绕“迷人的材料”开设了四个方向的科普课程,教师指导本科生完成设计并将课程输送到中学;申报并获批九三学社课题《北京地区中小学科学史教育的现状调查——以海淀区为例》。并已申报立项国家级大创1项、市级大创2项。
“新药创制”俱乐部
“新药创制”俱乐部以全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为目标, 侧重于集计算机模拟、药物合成、药理活性测试和药物制剂的全产业链开发,致力于发掘大学生的对药物研发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从事药物研发的能力。研究内容囊括了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先导化合物或新靶点,继而通过结构改造合成全新化合物,经后续的抗炎、抗菌等生理活性测试以及药物制剂研究,以期得到多个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药物。俱乐部指导老师为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新药创制与绿色合成研究所所长梁建华、化学与化学院副教授,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张奇、化学与化工学院助理教授于明加
目前俱乐部已租用多间相关实验室,工业生态楼D101、306、404、406、407、化学楼105等,为相关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俱乐部获得了如互联网+校赛金奖、挑战杯校赛银奖等诸多奖项。
合成生物学创新俱乐部
求是书院-合成生物学俱乐部以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核心,依托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化工研究所,通过生物制药与生物化工学科的科研训练、以及合成生物学科普活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得到双创竞赛奖励及科研成果。俱乐部指导老师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系系主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于洋、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化工研究所副所长冯旭东、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李珺、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周晓宏、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戴大章、化学与化工学院预聘副教授王颖、化学与化工学院预聘副教授吕波、化学与化工学院预聘助理教授刘护、化学与化工学院预聘助理教授胡冰。
俱乐部采取项目化的形式,团队指导教师将从自己的研究特色出发,设立适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俱乐部以实验为基础,计算为辅助。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同学们从中获得学术锻炼,开阔眼界、积攒知识。俱乐部十年来取得iGEM竞赛的7次金奖和3次银奖的优异成绩,2015年更是荣获Best New Application单项奖提名。
光子晶体与智能传感俱乐部
光子晶体与智能传感俱乐部是一支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孟子晖课题组建立的双创俱乐部,旨在通过光子晶体材料制备开发的科研训练,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和产品开发,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俱乐部指导老师有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孟子晖、邱丽莉、薛敏、徐志斌、刘文芳、鄂秀天凤等老师。
俱乐部采取项目管理制,团队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开设一系列新颖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课题组的科研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创新和应用,于此同时学生可以参加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团队已在“挑战杯”、“互联网+”、“世纪杯”等赛事获得校级奖项。
太空飞翔俱乐部
太空飞翔俱乐部暨iGEM_BIT代表队,是一支自2013年建队的科研竞赛团队,在北京理工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于2022年成立为太空飞翔俱乐部。凭借着深厚的基础及长足的发展,太空飞翔俱乐部从单一的iGEM科研竞赛团体成长为了参与多项国际国家级科创赛事、涵盖科普与社会实践等多维发展的双创俱乐部,并逐渐形成了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融合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学、机械制造、设计学、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诸多学科的团队特色。俱乐部指导老师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生命学院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邓玉林、生命学院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晓琼、生命学院副院长吕雪飞、求是书院辅导员刘周密。
俱乐部自2013年参加iGEM竞赛以来,连续十年参赛,斩获了五金三银两铜,并获得一次单项奖提名。除iGEM外,太空飞翔俱乐部同样积极参与到如合成生物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生物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等国家级竞赛,获得了如合成生物学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生物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非数类学生数学竞赛小组
该小组依托于红数林社区空间开展,由数学与统计学院熊春光老师为指导老师,主要为非数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提供帮助。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小组
该小组依托于红数林社区空间开展,由数学与统计学院李保奎老师为指导老师,主要为数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提供帮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小组
该小组依托于红数林社区空间开展,由数学与统计学院王宏洲老师为指导老师,主要为各相关专业的同学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提供帮助。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该小组依托于红数林社区空间开展,由数学与统计学院王宏洲老师为指导老师,主要为各相关专业的同学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提供帮助。
物理竞赛小组
该小组依托于物理爱好者协会,主要负责各物理相关学科竞赛的校级培训及选拔工作,并为各相关专业的同学参与竞赛提供帮助。